新沂市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新沂市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发布时间:2019-06-21     浏览次数:     来源: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手中无米,叫鸡不理”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真实写照。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这个问题上,只有掌握“精准施策、量体裁衣、靶向发力”的原则,才能做好村级集体经济这块“大蛋糕”。
  一、农村土地做“嫁衣”,探索流转新模式
  积极鼓励村集体盘活土地资源,整合连片集中田,注入资本进行集约化农业生产,运用土地流转新模式,把农村分散的资源聚集化、模糊的产权明晰化、集体资源市场化。一是返租倒包型。村集体将土地通过租赁形式集中到集体,进行统一规划和布局,再将土地的使用权承包给农业经营大户或者农业经营公司,获取收益;二是土地股份合作模式。村集体统一对土地进行规范整理、格田成方,规模化作业。按照“群众自愿、集约经营、收益分红、利益保障”的原则,采取土地股份合作的模式对农户进行土地承包使用权的流转,吸纳农户入股,把土地承包权转化为股权,股权转换为股金,按土地保底和效益分红的方式,在年底按成员股份进行分红,实现土地“动起来”到村集体 “富起来”的转变;三是农村土地入股实现产业化。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承包户为了发展规模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折算为股权,产权明晰,实现产业化。按照“三权分置”改革试点任务,放活土地经营权,以土地承包权入股组成股份有限公司或者农业生产合作社,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二、“村党支部+农民合作社”实现借鸡下蛋
  农村基层组织是我国社会组织的“神经末梢”,发挥村党支部一线战斗堡垒作用,实行村集体产业以 “政府引导、村委主导、村集体合作社实施”的方式,村支书带头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一领办三参与”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支持农村集体领办、创办、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等新型合作组织。参照聂桥镇博阳葡萄专业合作社及邹桥乡石门村莲藕专业合作社,采取“支部+公司+农户”的形式,产业集中带动,项目集中引领,集体共同富裕,不断完善实体兴村“一条龙”的内部经营模式。在规范合作社发展方面,农业农村局积极开办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培训班,向村两委班子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指导,科学规范合作社生产运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三、唤醒“沉睡”资源,打破冬眠经济
  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清产核资工作是摸清农村集体资产家底的重要前提。翻开陈年账本,开展“三资”清查,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发展村集体经济。一是开发“四荒地”资源。在政策法规允许范围内,利用未承包到户的荒山、荒坡、荒滩、荒沟等资源,集中开发或者采用公开招投标等方式发展现代农业项目;二是承包租赁闲置资产。村集体将闲置的村办公用房、校舍、老旧厂房等房产设施和集体建设用地,以自主开发、合资合作等形式将资产承包租赁给业主经营,签订租赁合同协议,村集体收取相应的租金或承包费;三是水面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库、河流、山塘等水面资源,采用自主经营、合作经营、村民集资等方式,发展特色水产养殖、漂流旅游、乡村农家乐等新业态。
  四、扎紧财务制度的“笼子”,完善集体经济管理办法
  制定《村级财务管理若干规定》,拟出台《组级财务管理办法》,加强对现有资产的管理,确保集体资产不流失、不浪费,管好用好,稳定增值。充分发挥村监督小组的作用,杜绝不合理支出,并规定每年必须参加半年、全年财务审计。继续加强农村基建招投标合同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对各村机动地、鱼塘、砂场等基建项目的承包,必须以公正、公平的原则,召开村民大会,采取招投标的标准程序进行发包并签订规范的承包合同。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逐步积累,多措并举。要想方设法打破“穷家难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类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走“以资源换资金、以存量换增量”之路,依靠农村生产力的自我发展和外部资源的综合利用,变“输血”为“造血”;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管”。
(来源:农业农村部网站)